Kiwisaver 基金的业绩奖金合理吗?
Kiwisaver就不多介绍了,事实是几乎每一位打工人每个月都会有部分资金进入到了Kiwisaver中,政府每年也会对Kiwisaver的投资人补助大约500多纽币的资金。
Kiwisaver也分为好几个类别,每一位Kiwisaver的投资者可以进行自由选择,虽然很多人都是不做选择只是使用默认模式,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其中的成长型(Growth), 这种类别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较大,一般是会伴随有绩效表现奖金。
今天就是来讨论下Kiwisaver中这些Growth基金的绩效表现奖金。
Fisher基金的高额奖金来源
著名的基金Fisher Fund管理着庞大的资金,大约接近150亿纽元。去年的他们的总收入高达2亿,比前一年的1.26亿高了很多,其纯利润达到了9390万纽币,当然Fisher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肯定是会去分享这些巨额奖金。
表面上看来,既然帮人赚到了钱,收一点奖金是合理的,但我们来详细分析下这些奖金的构成。除了每年1.03%的基础管理费用外,还有绩效表现奖金,其参照方式是这样的:
也就是作为股票投资的成长型基金,其绩效表现费用的计算基数将是OCR+5%以上的部分。
在经过2019-2020年因为疫情导致的大暴跌后,2020年3月开始,股票市场普遍反弹,而OCR则降低到了0.25%,因此超过5.25%的收益就是超额收益,可以收取绩效表现费了。
从那时开始,标普指数反弹了38%,NZX则反弹了10%,其他市场大都介于2者之间,较为接近标普。作为一个主要投资新西兰股票的基金,Fisher去年年度收益约为20%。甚至Fisher自己的宣传也是说其表现基准应该是看这些多市场组合指数,这些多市场组合指数去年的收益为 19%,Fisher仅比这多赚1%。
但在计算自己的奖金时候,对比的基数就成了OCR+5%的5.25%了,这就让基金的超额表现高达15%,央行的迅速降息犹如梦幻一样,导致了Fisher作为管理者获得了巨额奖金。
什么是合理收费?
诚然,只要是有言在先,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毕竟Kiwisaver涉及大众,在基金大亏的时候收固定的费用,然后在大赚的时候拿大额奖金,至于绝对值则搞不好没什么变化,这就好像有点让公众不舒服。
新西兰监管机构FMA对此也有明文说明,基本是说:收费必须要合理”按FMA的说法,绩效奖金需要建立在技能上,而不是市场一般因素,那么就是只有阿尔法(超越市场)是值得奖励的,贝塔(和市场一致)除外。
期望FMA出手修正吗? 目前基金行业这样的状况似乎很普遍,Fisher并不算特别离谱的,还有一些基金在负收益时候照样收取绩效表现费的,只是投资者需要小心选择了。毕竟这样的模式,会激励资管机构用投资者的钱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