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lton-lau 2022-7-12
明天下午是新西兰央行新的货币政策发布日, 市场预期新西兰央行的加息幅度为50基点,相信央行的政策大概率会符合市场预期。关键的问题是:
这样的加息将会在什么时候停止?
当前市场认为新西兰央行在2023年还有最后1次25基点的加息。而仅在1周前,市场还认为在2023年将不会加息,加息将在2022年底停止(这就是当前财经新闻里报道的降息等等,其实只是在报道1周前市场的判断)。而在1个月前,市场认为2023年还需要再加息2次。
抛开高频经济数据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可能是经过2022年的快速加息,2023年初通胀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引发市场对降息的期望,从而出现资产价格反弹。随后,因失业率没有下降到足够的幅度,通胀很大可能会在市场出现反弹之后再卷土重来,重新进入新的通胀--加息--衰退循环,直到失业率出现有意义的水平上升为止。因此中期而言,2023年可能是一个加息暂停期,但成为中途休息的可能仍要大于变成转折的可能。
新西兰商业银行的锚点
观察新西兰本地金融机构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是新西兰金融业并没有本地的独立行情,只是在追随全球的资金流起落。 这点在新西兰央行5月份加息后到7月这2个月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新西兰央行在5月25日提高OCR 50基点(0.5%),加息前市场一部分判断提高25基点,加50基点的可能性大约是50%。在决定宣布加息50基点后后,商业银行迟迟疑疑并没有做出加息的举动,对关键的1-2年期固定房贷利率基本没有动,普遍只是在短期固定或者浮动利率上提高了25基点。直到3周以后的6月20日左右,商业银行才开始再次大幅提高1-2年固定利率,ANZ等银行甚至一次把1-2年前给加了50基点,这样的时间空档和操作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但仅仅在提高1-2年房贷利率大约2周以后的7月初,却又把加的部分给减回去了25-30基点。这样的进一步退一步的举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看看从央行5月加息后关键的银行间市场的波动状况,观察这一指标的最佳方式是通过不同期限的新西兰国债收益率,见下图:
从这个图表中,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加息或者降息,虽然在大方向上必定是追随央行的OCR政策,但实行细节时间和幅度上,将追随1-2年期的国债收益率。这是因为1-2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市场的批发利率是完全同步的,而批发利率决定零售利率。
那么这些1-2年期的国债收益率除了基本的OCR以外,肯定还有别的因素影响,否则是不会在OCR不变的情况下出现较大波动的。这个因素可以在美国国债收益率变化上找到答案。
批发利率的锚点
下图是同期的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
新西兰央行在5月底加息50点,但新西兰国债收益率则变化不太大,同期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也不大。 但美联储在6月中加息75基点,美国的2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加息前后出现大幅上行,新西兰的国债收益率则在同步在6月中出现大幅上行。
随后的6月底到7月初,美国2年其国债收益率下跌,新西兰也同步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背后的原因是油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市场开始认为大型衰退难以避免,而通胀因商品价格下跌会趋缓,所以美联储搞不好要在明年降息应对。因此,影响新西兰国债收益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国同期国债收益率变化。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加息或者减息。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到 大宗商品价格----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新西兰短期国债收益率----商业银行1-3年期固定房贷利率的传导途径。当前对美国的通胀判断基本可以对应地影响对新西兰国内的通胀判断,短期的调整其实无伤大雅,核心关键还是长期判断。
对通胀的长期判断
市场情绪总是随着高频经济数据在乐观--悲观之间摇摆,但真正驱动趋势的却是内在力量。本次通胀,不是短期通胀,而是货币长期超发后导致低效率的僵尸企业得以依赖低成本资金存活从而侵蚀高效率企业,最终2者在全球的比例彻底失衡导致的供给端问题,是债务经济体系走到末端的一个表现。对于这样的通胀,不看到失业率的趋势性下跌将难以停止,因此通胀经过一段时间因统计基数等原因调整后仍旧会持续。
新西兰央行的加息也将随着通胀起伏而变化。
免责声明:
本文仅表达作者本人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任何用户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有全部责任思考本文中的任何看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本身的特定状况,并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全部责任。